
記者葉盛耀/綜合報導
因為必勝客日前推出「芝心雙粿草仔龜披薩」,外型的烏龜模樣讓顧客感到新鮮,而上頭的草仔粿也引起話題,有網友於臉書社團「新竹大小事」裡發文詢問,他提到上頭的「草仔粿」,印象中小時候好像是叫「菜包」,詢問網友是正確的嗎?還是只有新竹人這樣叫?一堆網友回答,有綠色皮的應該叫「艾粄」,白色皮且渾圓的才能叫「菜包」,擅長做客家菜的廚藝老師邱聿涵也幫忙解惑。
家喻戶曉的傳統小吃「草仔粿」是閩南語系的民眾對它的稱呼,農業部設置的「兒童農業網」官網也提到,草仔粿「外型扁平,約巴掌大小,內餡多是將蘿蔔切成絲,再加入豬絞肉、蝦米、乾香菇、紅蔥頭等其他食材,炒熟後包入綠色的糯米糰中,最後再放入電鍋或蒸籠中蒸熟即完成」。
而到了客家人口中,則習慣稱為「艾粄」,但是「草仔粿」與「艾粄」兩者也不能完全說就是同樣的東西,因為客家人習慣吃的艾粄,內餡有分甜、鹹兩種,鹹內餡則和草仔粿很像,有蘿蔔絲、豬絞肉、香菇等;而甜艾粄內餡則有紅豆沙或蜜紅豆,也有人包綠豆沙。


- 資訊來源 : NOW NEWS 今日新聞